教育部依法叫停 234 个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表声明:依法终止了234 个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并公布了详细的名单。
这不仅是近年来完善和创新中外合作办学监管方式的重要成果,也突显了在中外合作办学领域坚决推进淘汰更新,优化升级的政策导向。
截至2018年6月,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有2342个,其中本科以上机构和项目共1090个。
中外合作办学通常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
最常见的合作形式如“2+2”(国内读书两年,国外读书两年)。
很多中国学生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深切体验了国外生活&学习的乐趣,甚至改变了自己对“读书”的看法。
近些年中外合办机构和项目越来越多,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在加速发展的同时,一些机构和项目存在优质教育资源引进不足,教学质量不高,学科专业能力不强,缺乏内涵式发展机制等问题,导致学生满意度低,吸引力弱,办学活动难以持续。
在234个被终止的项目中:
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众多国内高校项目被叫停。
英国数量较多,有60个。涉及的学校有华威大学、利兹大学、佩斯利大学、伦敦城市大学等;
澳大利亚也有45个,包括澳洲八校,南澳大学等。 美国有25所大学受影响,佐治亚理工学院、纽约大学、休斯敦大学等知名院校的合作项目包含在内。 香港八校也在其中。
教育部加强对中外合作办学采取的监管措施: 1、对外合作办学颁发境外学历学位证书注册认证系统 2、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信息年报制度和定期评估核查制度 3、建立退出机制,实现从准入到退出全链条闭环监管体系,可以使监管工作取得实效 |